第688章 崇德皇帝不崇德(上)(1 / 2)

崇祯八年,正月十一。

南京敲锣打鼓分田的时候,新鲜出炉的大清崇德帝,带领大军出现在距离喜峰口二百里的可苛河套。

先秦至汉初,中原朝代没有年号,汉武帝即位后,始创年号为建元,从此形成规矩。

一千八百年来,儒家取年号逐渐完善,遵循历史传承、指导治世的复杂学问。

年号得符合易经天地人三才之道,符合德政瑞兆,符合天下人心期盼,符合皇族政治现象,以此来承上启下,表达正统之义。

崇祯登基时候,礼部推算出四个年号,分别是乾圣、兴福、咸嘉、崇祯。

乾为天,圣则安;中兴甚,福满当;咸含戈,嘉为裕。前三个年号明显与天启有直接的传承关系。

崇祯心气高,自然选择了最后一个,谐音与重整相似,也符合他的治国理念。

朝臣从这一个年号就能看出来,皇帝不仅轻视皇兄治国能力,还有崇高的理想,锐意进取,要做大明中兴之君。

若是天启的儿子做皇帝,必然出自乾圣、兴福两号,按此推算,泰昌的皇孙若登基,必定是‘顺’意年号,以此整合天启、崇祯两朝,顺应天下民心,加固皇权正统。

这就是历史传承,天下读书人千千万,凑一起让他们取,也脱离不了这个寓意,否则就是学术不精的儒家叛逆。

黄台吉也取了个崇字开头的年号,来源肯定是出自辽东读书人,他们也是儒家子弟。

两帝同崇,证明两人既有开天辟地理想,也表达不同治世理念。

祯,寄希望于吉祥瑞兆,略显被动,皇帝锐意进取之下,显露出他的谨慎,实际表现却是手段欠缺。

德,这就简单了,黄台吉言简意赅,说他有包容天地的胸怀和理想,宣示用德行归治天下的手段。

说归说,做归做。

崇德皇帝到底崇不崇德,天下人都看在眼里。

六年前第一次入关,跟他爹一个德行,或者说建州女真这一窝都一样,明知阿敏和莽古尔泰只会杀人,还留下他们守城,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。

如今带十五万大军攻明,气势汹汹而来,崇德帝酝酿了一路杀意,准备血洗蓟镇,在大明脖子狠狠拉一刀,劫掠京畿,吸血补大清。

想法不错。

东虏前锋初八已经来到蓟镇边墙外,若是他们进攻,也许轻而易举就进去了。

偏偏斥候犯了习惯性错误,绕着边墙东西跑了五百里,给黄台吉的回馈是班军严阵以待,边墙后可能有重兵。

黄台吉不在意,有大军集结更好,正好一次性解决。

可苛河套与插汉河套中间还有分水岭,大军真正开始进攻,至少需要两天时间,这期间还需要向西摸清楚河套骑军的动向。

黄台吉所处的中军,真正的旌旗如潮,剑戟似林,漫山战马嘶吼声,骑军在休整,后队的火器兵则还需两天才能跟上来。

阿济格如今是前锋大将,中军大帐四十多名满汉蒙八旗将军,黄台吉一人端坐主位,其余人正听多尔衮指着地下巨大的舆图通报军情。

“诸位,现在可以肯定,山海关至少有十五万大军,他们粮草军械充足,是明朝最难攻陷的关卡,我们无法从辽西进入明地,此刻也无需考虑山海关的影响,反正他们多少人都出不来。

蓟镇千里防区,抛开山海附近二百里,西边靠近宣府的二百里,中间六百里区域,喜峰口即我们进攻方向。

无论明军防守多么严密,喜峰口不可能难住我们,但喜峰口后不远,就是蓟镇总兵所在的三屯营,明军就算战力堪忧,人数一定不少。

三屯营乃戚继光砌筑的险城,上次大清占据此城,皆因说服降将,此次难以采取同样的手段